《透支消费的背后》优饰课堂第28期
【 发布时间:2019-12-04】 【 点击次数:118】
透支消费的背后
主讲人:尉霞
“花明天的钱”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
以前中国人爱存钱,怕借钱,如今这样的评价已经离我们远去。
人们的消费水平直线飞升,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是负债累累。
从前那个年代,负债是难见的事,而现在在大街上随手抓一把,
其中一大半怕是都背负着多多少少的债务,信用卡、花呗、白条、房贷、车贷…
拆东墙补西墙的还款“小窍门”流行于大家周边,但当收入负担不起支出时,开始滚起了“负债雪球”,
遇到了喜欢的东西,就透支,如此循环往复就开启了透支付款的模式,
背负的债务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一样,把人压得喘不过气。
不丰满的口袋,撑不起你的“为自己投资”
“花钱爽,一直花钱一直爽“,已经成为当下很多人的消费理念,
这使大家养成了过度透支消费的习惯,几千的工资过着三四万的生活。
一波又一波的消费鸡汤席卷而来:
“花明天的钱,圆今天的梦”
“没有任何人会因为买买买而变穷,只会因为省省省而变丑”
“买不起爱马仕就配不上爱情”
“活的高级的女生都懂得给自己花钱”
这些直击人心的消费主义话术,造成了咬咬牙买个高端消费品、自己地位就上去了的错觉,
极大扩张了消费的虚荣心,商家将过度消费合理化,一味鼓励年轻人多消费。
“透支消费”--你不是缺钱花,你是缺自控,
提前消费来买房,是因为买房是刚需,
但现在很多人贷款买买买是因为刚需吗?
事实上,却是恰恰相反。
那些真正透支消费的人,恰恰不是因为缺钱花,
而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虚荣心,而让自己无法自控。
他们渴望用钱来弥补一些落差,渴望用金钱购买快乐,这种渴望,
控制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,甚至让他们失控。
这种消费行为,早就不是为了生活所需而消费,
而是纯粹难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,因此产生的一种机械式的花钱习惯。
如何才能理性消费?
1、不为商家的所谓的打折、清仓、跳楼价、节日优惠等宣传口号所累。
坚持有用才买,没有用的东西坚决不买;
2、不要跟风,不盲目听信广告,要学会动脑筋独立思考;
3、不要轻易被导购姐姐的“甜言蜜语”扰乱,买一堆不需要的东西;
4、量入为出,不为没有必要的东西透支消费;
5、拒绝情绪化的消费。
赵总总结
未来,信誉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,所以大家一定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,
多学习一些理财方面的知识,平时养成记账的习惯,不要盲目的攀比,
不被欲望牵着走,杜绝不良嗜好,要学会转嫁风险,
适当购买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,根据需求适度消费,规划好自己的未来。